12月15日,广州大学语言学讲堂第三十六讲云端开讲,郑州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运富教授作客云讲堂,为校内外300多位师生做了题为《六书“象形”与〈说文〉“含形字”》的学术讲座。澳门正版新莆京游戏院长禤健聪教授主持讲座,谢国剑教授与谈。

李教授认为,“六书”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讲述汉字教学情况时介绍的秦汉时期“小学”的教学科目,是十分基础的内容。后人误将“六书”当做许慎发明的理论,认为这是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六种类型,并认为《说文》就是按照“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然而《说文》正文中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并不完全合于“六书”,故后世学者又衍生出各种解释“六书”的理论,结果深陷“六书”分类归类泥潭不能自拔。
李运富教授认为,只有从《说文》中对汉字形体分析的用语出发,对《说文》的字形说解进行细致考察和全面总结,才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李运富教授以《说文》的“含形字”为例,分析许慎的“含形字”分析是否等于六书的“象形字”分类,从而说明许慎是否是按照“六书”理论在分析汉字。

李教授分别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含形字”,一是“含形字”中的“形”可以指哪些形,二是许慎为什么要分析字中所含的“形”,三是“含形字”的结构具有哪些类型。通过考察,李教授将所含之“形”分为四类,得出《说文》“含形字”中大部分字不符合六书“象形”“画成其物”的定义。而“含形字”涉及的八种结构类型,六书“象形”并不能涵盖。因此,《说文》“含形字”不等于六书“象形”,许慎并不是按照“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
李教授提醒我们要将《说文·叙》和《说文》中对汉字的分析分开来看,《说文·叙》相当于许慎写的一篇汉字发展史论文,综述了前人观点。许慎并没有对六书的总体性质进行阐释,也没有说他的《说文》要按照六书来分析字形。而后世专家学者误解“六书”并借题发挥,发展出一套“六书学”,偏离了许慎在《说文》中介绍的“六书”原意。
李教授以“含形字”分析为例,将《说文》“含形字”和六书“象形”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给予了我们新的思考方式,即我们要从许慎《说文》分析字例的材料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先入为主以为许慎就是按照六书来分析汉字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讲座结束后,谢国剑教授高度评价了李教授的演讲,并通过两个问题与李教授进行了交流,李教授还对师生提问做出回答并重点指出:《说文·叙》并不是《说文》的凡例,只是说明作书的背景,六书也只是一种汉字教学知识,是很基础的内容;我们需要将《说文·叙》与《说文》正文分开看待;六书也不全是同一类别系统,应实事求是,根据其字面意思确定其定义,不用将六书理论化。
编辑:周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