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澳门正版新莆京游戏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 艺文讲坛第五十六讲 程芸:“看”与“被看”——明清朝鲜燕行使者的观剧体验和文化认同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2 11:27


 

12月7日下午,广州大学文学院艺文讲坛第五十六讲在线上举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芸应邀作《“看”与“被看”——明清朝鲜燕行使者的观剧体验和文化认同》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王晓通老师主持,李舜华教授与张蕾博士与谈,校内外师生近3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程教授在“看”与“被看”的论述框架中去研究《燕行录》的戏曲史料,透过史料中燕行的观剧体验和文化认同,通过一些细微的史料的叙述和分析,试图引出一些具有理论意味的话题。讲座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燕行文人“看”中国传统戏曲,二从燕行文人“被看”引发对“文化认同”的思考。

 


 

程教授首先对“燕行”、“燕行使”和“燕行录”进行了解题,厘定了其中“燕行”与“中华朝贡体系”、从“朝天”到“燕行”以及从“朝天录”到“燕行录”三种概念的变化,并据此指出,其中很明显有一种价值观的变化,从深层次看,便涉及政治和文化上的认同。

程教授进而对《燕行录》戏曲史料的记载、艺术形态以及戏曲文献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从文化交流、艺术体验和书籍传播等层面提出其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揭示阅读和研究《燕行录》的可能。

程教授从燕行使的“看”和“被看”切入讨论。就“看”的一面而言,“看戏”、对剧本《牡丹亭》《桃花扇》和《烈女传》的东传等等,构成燕行使者“看”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对戏曲的实录,也或隐或显地包括了记录者的主观评议。引发燕行文人“被看”的则是衣冠问题,从“看”者到“被看”者视角的变化,包含着文化意味的转变,戏曲传播在其中的意义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以对 《燕行录》戏曲史料的追溯,程教授切入“东亚文化认同”的问题,并提出一个设想:“戏剧交涉”是否可以成为研究“东亚文化认同”问题的一个视角?程教授认为,17世纪以后,“文化共同体”在走向“解体”的同时,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存在自觉接受、多方维持,乃至重新建构认同的努力,这种努力在18世纪逐渐凸显,到19世纪中后期尤为突出。           

                               

 

李舜华教授对程教授的演讲给与高度评价。李教授指出,程教授的演讲启发我们,应该将文化放在一个大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将戏曲文献的东传与不同领域对“东亚文化共同体”的不同认识进行整体的反思,关注中国、东亚和西方这三大文化之间的互动发展,为我们研究戏曲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路径。

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关心的“《燕行录》观剧的记录”、“如何平衡中国史料和海外史料,如何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以及“燕行使者在记录的同时算不算是在书写自己文学正统的历史”等问题,程教授给予了充分、细致的解答。

(梁金奖)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Address:No.230,Waihuanxi Road,High Education Mega Center, 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