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澳门正版新莆京游戏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 艺文讲坛第五十二讲 吴俊:翻译的文学史构造功能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1 21:02

11月7日下午,澳门正版新莆京游戏艺文讲坛第五十二讲在线上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俊先生应邀作题为“翻译的文学史构造功能——翻译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陶东风教授主持,哈迎飞教授与谈,禤健聪院长、李茂增副院长、戴登云教授以及学院两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针对学界“重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一核心议题,吴教授首先从文学生态与文学结构的视角,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文学史书写的“六维”说(包括白话新文学、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翻译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和网络文学),同时也引出了本次讲演的主题,即为翻译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正名。吴教授强调,翻译文学本身具有宏观的政治宣示功能,它或是指向民族国家建设的功利目标(林译小说)、或是带有国家文化建设的刚性规范(国家文学)、或是在国家制度设计视野下包蕴着域外资源的动力机制(从古代译经直迄当代翻译)。



其次,在阐说翻译文学的政治效能的基础上,吴教授进而择取一种“具体”的研究路径(即不做过于理论化的阐释)来把握整体的文学史生态;他通过两个典型的案例,滗析出翻译和翻译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形塑功能。其一是鲁迅。吴教授认为,援引鲁迅为例不仅因为他是中国文学的风向标,而且就其趣向、道路与选择的示范作用来看,我们从中能够发现某种更为宏观、且更为直接的政治倾向。譬如鲁迅在上海内山书店汲取的“左翼政治翻译”资源,无疑对他1928年之后的知识重构、政治站位和世界观定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吴教授生动地称之为鲁迅的“二次留日”),同时也在文化—政治层面上促进了五四(启蒙)文学与左翼(无产阶级)文学乃至国家文学的合流。



其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吴教授一方面肯定了严家炎先生文学肇始论的合理性与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此观点的缺憾之处,即如若将《黄衫客传奇》称为“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逻辑问题。接沿《黄衫客传奇》法文版流变的历史路径,吴教授发现,该书2010年中译本的出版使中国文学史发生了一个令人讶异的陡然“转返”。透过这一“名副其实地堪称现象级的事件”,吴教授立即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实则就是翻译的生产动能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世界文学史早已融进中国文学史的书写之中。或可质言之,恰恰是翻译和翻译文学,才成为了国别文学、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历史建构机制和历史建构内容。

有鉴于此,吴教授指出,传统意义上民族国家的文学史框架已难以涵盖、抑或难以解释上述的案例现象,因而,必须要借助翻译的动态破解和重构功能来解决国别文学的政治性和跨域性问题。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外译情况为例,吴教授“反向”研究了中国文学翻译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展现出的中国话语宣示与国家意识形态博弈。他认为,翻译文学在当今网络场域中构成的其实是一种跨意识形态的、多向度衍生的文学运动,它既使母语作品实现了跨语际的再造与新创,又使世界文学从翻译机制中获得了相应的存在性与真实性。最后,吴教授用“翻译的广义功能与政治体现”为本次讲演作结,他指出,翻译与翻译文学实际上扮演着国家制度刚性规范、政治与文化的重构机制、社会改造动员—世界观塑造、国别—世界文学建构、文学史构造的特殊性要素等重要角色。

与谈环节,陶东风教授对吴教授的讲演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其“强大的理论冲击力”,并就翻译与建构主义的文学理论谈及自己的看法。哈迎飞教授指出,吴教授“很敏锐、很有深度”地将翻译文学上升至文学史书写高度,极大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对我们把握学术前沿和学科动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哈教授还从翻译文学应以何种身份切入文学史写作、翻译文学与汉译文学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疑惑。戴登云教授称吴俊教授为“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风气之先”的学者,并从本次讲授内容出发,指出文学翻译与理论翻译的功能差异。李茂增教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就少数文学与重写文学史的关系、新文学史的取舍标准等相关问题向吴教授请教。禤健聪院长对吴俊教授的精彩讲演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诚挚邀请吴教授在疫情好转后来穗讲学。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Address:No.230,Waihuanxi Road,High Education Mega Center, 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CHINA